明陽智能賀小兵:基于平價上網的海上風電技術發(fā)展趨勢研究
700位國內外海上風電專家學者相約首都,發(fā)表主題報告及專題研討,并同期舉辦“2019年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獎頒獎典禮”,表彰海上風電工程技術領域的優(yōu)秀單位、個人,揭曉并頒發(fā)2019年度最具影響力的開發(fā)、設計、施工、運維、監(jiān)理等工程技術獎項。[詳情]
海上風電產業(yè)對整個風電行業(yè)的技術進步具有引領作用。海上風電對我國東中南部的低碳轉型和能源安全也有積極作用。本文主要針對海上風電項目風險進行分析。[詳情]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能源轉型的深入推進,我國能源體系發(fā)生重大變化,電力系統在能源供應體系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電網的功能定位轉變?yōu)閲一虻貐^(qū)能源資源和社會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平臺,以及實現一次能源轉化利用、大范圍資源優(yōu)化配置、電力市場交易和綜合能源服務的支撐平臺。[詳情]
電價進一步市場化,電力行業(yè)競爭加劇。此外,電廠保持高庫存,加之年度訂貨會臨近,短期其大量采購的興趣不高,動力煤價格承壓。[詳情]
11月27日,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在潛江市調研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建設情況,并召開全省農村電網建設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工作要求,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快建設現代配電網絡設施和服務體系,以高質量電力供給服務支撐高質量發(fā)展。[詳情]
總理部署南水北調后續(xù)工程工作:把水利工程作為擴大投資重點
11月1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南水北調后續(xù)工程工作會議??偫韽娬{,當前擴大有效投資要把水利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作為突出重點,這有利于增強防災減災能力,也將為農民工等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崗位。[詳情]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南水北調后續(xù)工程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后續(xù)工程和水利建設等工作。[詳情]
近日,從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傳來喜訊,經單位申報、逐級推薦、專家評議等程序,同意包括新風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86家單位設立省博士后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詳情]
?“十四五”初期,陸上風電、光伏發(fā)電成本將基本具備經濟競爭力,屆時將實現全面去補貼。在消費側,強制性的責任權重機制和自愿性的綠色電力認購機制將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發(fā)展具有長效作用。[詳情]
海康威視與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議 全面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多維度建設
2019年11月15日,海康威視與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杭州供電公司(以下簡稱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簽署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詳情]
國電南瑞公告擬與億嘉和三源電力共同出資設立國網瑞嘉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新公司主要定位于從事電力作業(yè)機器人、特種車輛及帶電作業(yè)工器具等相關軟、硬件的研發(fā)、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業(yè)內認為這將為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再添新動作。[詳情]
WoodMac:全球前三大西方風電整機商2028年市場份額將達到60%
據Wood Mackenzie(伍德麥肯茲)最新研究《全球風機整機商市場份額預測:2019年下半年》,至2028年,全球領先的三大西方整機商的市場份額將從2019年的47%(即32GW)增長到60%以上(即48GW)。[詳情]
國電南瑞:業(yè)務平穩(wěn)發(fā)展 受益于“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國電南瑞發(fā)布2019年三季報,報告期內,收入、歸上凈利潤、扣非后歸上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0.12%、-7.32%、4.34%。其中,年第三季分別同比增長-5.40%、-1.93%、4.63%,業(yè)績增長符合預期。電力物聯網的具體標準、業(yè)務還在摸索與起步,但未來中國電力投資側重用戶側、軟件領域的趨勢是清晰可見的,公司在電力軟件、信息化領域突出的競爭優(yōu)勢,未來將直接受益。[詳情]
?11月8日,清華大學-國家電網新一代電力系統聯合研究院在京揭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寇偉,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代表雙方揭牌并進行會談。清華大學副校長鄭力主持揭牌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強、工程院院士韓英鐸,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張智剛參加揭牌儀式。[詳情]
在配電系統常規(guī)設計中,用戶的配電容量是按照常規(guī)的用電需求靜態(tài)分配,但因用戶實際用電行為差異較大,常常導致區(qū)域總容量有較多富余(高峰期除外),或部分用戶有超額度的用電需求卻受限無法增容用電。為了突破容量靜態(tài)分配的束縛,合理再分配區(qū)域總容量的動態(tài)余額,需要一套動態(tài)調劑增容負荷控制系統,而相關技術領域的標準亦亟待出臺。[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