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所處大行業(yè)?
到底什么是可穿戴設備?
其實,可穿戴設備,作為智能制造產業(yè)中的一個分支,只是其中圍繞人體的智能化產品部分。通俗地理解,就是可以“穿”、“戴”在人體身上的智能化設備;從與人體的接觸層面進行劃分,可分為體表外與體表內,也就是穿戴在人體皮膚外的穿戴式產品,以及植入人體內的植入式穿戴設備。
體表外的可穿戴設備是我們面前比較熟悉的產品,主要是由谷歌眼鏡和蘋果手表引領,加之國內的諸多創(chuàng)業(yè)者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環(huán)為產品形態(tài)切入的可穿戴設備領域,成為了大眾最為熟知的一種產品形態(tài)。但智能手表、手環(huán)類產品并不代表可穿戴設備的全部,只是可穿戴設備在體表外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整個人體可穿戴設備產業(yè)層面來看,智能手表、手環(huán)盡管起步較早,但市場容量可以說是整個可穿戴設備產業(yè)中相對較小的一個模塊;可以說還未發(fā)力的智能眼鏡、智能服裝、智能鞋子、智能飾品、智能內衣等體表外可穿戴設備中的任一產品形態(tài),其市場空間都比智能手表、手表要大得多。
二、智能穿戴行業(yè)世界及國內競爭狀況及以后變化趨勢
智能穿戴行業(yè)是最近興起的一個新興的行業(yè)。一開始,就吸引著眾多消費者的眼光。
1.國際主要發(fā)展趨勢:
歷經幾年快速的發(fā)展,穿戴產品已經進入到一個成熟的發(fā)展通道,下面市IDC剛剛公布的2015年2季度全球穿戴產品市場報告的幾項關鍵數據看,幾個大的公司也已經確定。
(1)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公司是哪些?
進入到這個智能穿戴產品排行的玩家主要是主流的智能手環(huán)、手表廠商,從出貨量和市場占有率來看,目前看排名前五的核心玩家分別是:
①Fitbit(24.3%)
②蘋果(19.9)
③小米(17.1%)
④Garmin(3.9%)
⑤三星(3.3%)
⑥其它占(31.5%)
Fitbit仍然是市場第一名的玩家,但實際上是很被動的,首先銷量規(guī)模上,在2季度,Fitbit賣了440萬臺,AppleWatch賣了360萬臺,本身相差已經不大;另一方面,Fitbit的客單價和利潤相比AppleWatch單品相比都要低很多;這也說明,在穿戴市場很有可能出現手機市場利率由蘋果三星拿走的類似局面。
其實包括小米、Garmin和Fitbit,都是雖然在銷量規(guī)模上看似和AppleWatch接近,但按銷售額和利潤對比,只有蘋果的一個零頭,尤其是小米手環(huán)310萬臺的出貨量。三星60萬臺的量,相比要小很多,其實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三星Gear只限于三星用戶,限制了用戶受眾。
(2)穿戴市場到底有多大?
單從2015年2季度的數據看,全球智能穿戴產品的出貨量達到了1810萬臺,相比去年同期的560萬臺,增長了223.2%,除了蘋果和小米的加入增長,Fitbit和“其它”類別里的增長也是很明顯的,Fitbit從去年的170萬臺增長到440萬臺,增長158.8%;其它類別也從260萬臺增長到570萬臺,增長119.2%,翻倍有余;唯一下滑的是三星,原因可能是Gear2銷量增長乏力。
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在明年智能穿戴產品的出貨量累計過億將不是難事,穿戴產品也將成為繼手機、平板電腦之后最大的移動終端產品品類,主要的增長動力還是來自前五玩家和“其它”類別里的一些玩家,比如華為,雖然也有推出和推進穿戴產品的銷售,但總量還很難凸顯出來。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